@2023

  • 江城, 何伟, 2023-8, ★★★★★

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尽量多的体验。

比在读的大国的崩溃、航母舰队司令都要流畅很多,读起来轻松不少。

出差时候看的,以为整本书就是这一部小说,下飞机时才发现故事已经接近结尾,一翻,后边还有好几个故事,但都比较惊悚,不好看。

翻译不太好,否则值5分了。而且,太啰嗦了,其实看作者写的那篇论文就足够了。

有点乱,最好倒着读,从最后一部分开始看。

  • 大地之上, [加拿大]罗欣顿·米斯特里, 2023-1, ★★★★★

我以为这是一个印度梦的故事,没想到却是一个印度版“活着”的故事。 无论你怎么挣扎,你也没办法逃出宿命。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避开宿命的锋芒。

  • 山月记, 中岛敦, 2023-1, ★★★★★

鲁迅的故事新编和此书风格接近,应该是受到了芥川龙之介的影响。

@2022

只有知识,没有观点。

真正的科学,只有永恒的问题,没有永恒的答案。 有点乱。

了解了故事的另一面,我觉得这个解释更容易理解。

8.7-8.9 发烧中读完,非常精彩,有些地方潦草了些,可能是有删节,整体上,把民国还原的很流畅,历史书上某些人令人费解的行为,在这本书里能找到答案。

非常简练,涵盖了bash的大部分常用命令和使用套路。

很长见识,看了很多二战的书,觉得二战已经斗智斗勇,已突破人类智慧极限,看了这本书发现人类的技术、管理水平一直在提高,虽然贪婪一如既往。

适合做工具书。

要爱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总感觉欲言又止,很多东西说了很多,却没有点破。

关注工程管理的疏漏。 总觉得不透彻,是制度或体系的错,但究竟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错误是什么? 所有该为事故负责的人都在尽可能拖延,不想太早承认事实,而真相总会一点点浮出水面。

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下日本最后的挣扎。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要是4个人,他们做决定需要达成共识,而不是少数服从多数。

我以为是一本像论语一样含糊的只言片语,没想到是辩论记录,而且观点明确、也并不难懂。 想知道一本书是不是适合自己,还是亲自要试着读几页,简介和书评都是不靠谱的。

主要关注项目管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专业内容更丰富一点就好了。

  • 最后一役, 科尼利厄斯·瑞恩, 2022-1, ★★★★★

12.17-1.8,不如最长的一天,和遥远的桥一样,没有主线,太散太乱了。 中间部分开始有条理了,德国人的应对,美英苏的博弈,有悬念,有细节。 从“决策”部分开始,写的非常吸引人。 布塞和温克相会,结束得猝不及防。

@2021

看不明白。感觉里边的人都不正常。

  • 1946, 维克多·塞巴斯蒂安, 2021-12, ★★★

很多细节耐人寻味。

按照这本书的结构,写写spacex的管理经验,一定很好看。

9.23-12.2,日本人二战期间对新闻和言论的管制愈演愈烈,到最后几近疯狂,宣传也是一场战役。瓜岛之后,美国已成碾压态势,日本败局已定,此后真是负隅顽抗。

读完第二章,这一章应该是核心,废话还不算多。第三章开始讲哲学了,都是大道理。第三、四章写了很多作者的亲身经历,甚至有些像自传,使这本方法论的书有了一些故事性。

比格非的文笔好,比余华的思想深刻,比刘慈欣的想象力丰富,魔幻、现实,有悬念,耐回味。比檀香刑接地气,和白鹿原一样宏大,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如白鹿原,可能是人物前后性格变化有些生硬。

文笔很好,写了很多自己或身边的往事,很有感情,可以当散文来读。 在这个时代,如鱼得水者必然是能遵守这个社会游戏规则的人,违背市场规律的一厢情愿的努力即使感天动地,也照样会一败涂地。 我们身处商业社会,如果你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拒绝这个大环境本身,甚至有反商业情绪,即便你踏入社会,也无法融入。 所谓“沉浸感”,就是你在做那件事情的时候能完全忘我,很容易沉浸其中并全然忘了时间。 有几个故事还是挺感人的,不管是不是编的吧。 优秀必然是有原因的。

996不是因为时间管理不行,而是事情真的多到做不完,文科生可能不理解理科生所说的做不完是什么意思。 OKR的关键仍然是行动,不行动,任何管理工具都没用。

适合30岁前的年轻人。作者极力强调自制,其实人生还是随性一点更好。有些自制的问题其实是方法问题,有些方法问题其实是能力问题,而能力又和自身的经历太浅有关,所以,重点应该是,专心做事,在做事过程中提高能力,增长学识,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做练习不是重复,一方面是要形成肌肉记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弥补,这本书就是在讲这个。

能够看到成果,才会全身心投入。把时间很长的事情分解成耗时短的小步骤,更容易全身心投入。

@2020

12.17-12.18 可读性比较差,主要观点是认为大革命名不副实。 大革命并不以启蒙思想为基础,是革命人用启蒙思想给自己贴金。 大革命的发展不符合民众和发动者的意愿,也不符合贵族们和资产阶级的意愿,是少数满怀仇恨、心胸狭隘、境界不高的一群小丑们的狂欢,如罗伯斯庇尔、马拉,狂妄而无知,其发迹史和心态非常像洪秀全。 马拉一直是个没有病人光顾的医生和不成功的作家,却自认为要超过牛顿或拉瓦锡,自己在大革命之前“为了得出最佳结论,几乎研究遍了人类灵魂在道德、哲学和政治上的各种组合”。 迎合当权者是职业官僚的本性,他们因此在动荡局势中得以自保,但他们似乎不具备主动行权的技能。

去年翻了一下,发现看不太明白,今年再看,豁然开朗。 写的像武侠小说一样,故事完整,跌宕起伏,细节丰富,比较系统地告诉我们金融市场是怎么回事,完全可以作为一本金融的入门书。 净资产回报率=净利润/净资产 =(净利润/总收入)*(总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净资产) =利润率*周转率*杠杆率

真是一本对读者坦诚相待的书。 政治是驭人术,讲究的就是阴谋和手段,政治里只有权力和利益,从来不包括仁慈、民主、人权这些大话。政治只讲立场,不论对错。而不管什么立场,总能找到正当、充分的维护理由。 国家、企业等组织的本质都是集权,只不过集权的方式不同而已,而且这些方式很难区分优劣,集权和放权,目标都是维持组织有效、均衡、持久地运行。

持续的压力会改变大脑的结构,使大脑冷静思考的区域缩小,质疑、防御性的区域变大,记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降低。 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做决定,界限很重要,但作者也说不明白界限在那里。

11.8-11.13 可读性非常好的一本书。 最后是整个故事的高潮。 种族隔离也挡不住有梦想的黑人,前提是这个人曾经真的见过梦想中的世界。 这本书里描述的很多细节,都似曾相识。 这个世界并不爱你,这的确是我们的人生。

11.11-11.27 有很多高层的决策细节,其实我们学习国外的管理、技术甚至知识,都半途而废了,觉得自己出师了,而实际上只是浅尝辄止而已。 入世谈判,中金公司,麦道飞机,小灵通,凤凰卫视,新华社,赖昌星,MBA,时势中总是酝酿着机遇,能抓住就是英雄。

11.8-11.12,可以了解高层决策的过程。 不管形势多么一团糟、结果多么不可控,你也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和可能,认真策划、推演,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使事情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可以作为了解飞机进化史的第一本书,作者讲的很有激情。

@2019

我不知道人生究竟是什么,但我就是想要更好的人生。这本书写的很吸引人。

  • 辩论, 詹姆斯·麦迪逊, 2019-7, ★★★★★

这是第二次读这本书了,关于政治、法律、人性、管理……,值得反复看,反复想。 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是必要的,软弱的政府是不稳定的。

一百多年前,大清还在的时候,梁公已经能看得这么通透,现代人却还这么糊涂。

必须有一定阅历才能看得懂。

非常混乱,很难想象作者曾经是位科学家,有些论点似是而非,有些论证看似深奥实则是自说自话,有些科学界的段子倒是可以看一看。

冯卡门处事圆滑,不仅能和各类工程人员打成一片,也可以跟各种官僚谈笑风生,比钱学森和冯布劳恩更有大家风范。

脉络清晰,可读性不错,尤其是建国前的部分。给母亲买的故事书。

在内网随便逛时发现了这本书,结构很好,尤其是前半部分,后边有点仓促了。适合系统入门,看完基本上可以实现常见功能了。

翻看的过程中忽然领悟,单片机的书应该引导读者动手尝试和主动查资料,把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罗列到一本书里容易使读者找不到重点。

这是一本关于硬件的书,基本不涉及编程,很多提示和背景知识都非常实用。

看着让人来气,任上的领导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不明白,也就是蠢,一类是装糊涂,也就是坏,不蠢不坏的,很快就会被干掉。

  • 长乐路, Rob Schmitz, 2019-2, ★★★★

2.16-2.21,CLL,这是一本比较沉重的书,删减以后就不完整了,不知道简体版是什么样的。

从上海回北京的火车上读了罗生门、丛林中和水虎,貌似芥川龙之介比较好看的就是罗生门和丛林中了。似乎鲁迅的故事新编是受了芥川龙之介的影响了。

春节放假前开始读,开篇就让我颇感意外,春秋并不太平,但文明程度很高,讲礼义是一方面,各国治乱更替反映出当时管理水平并不比现在差,考虑到当时的交通、通信等条件,甚至有可能比现在更高。

1.29-2.1,时间跨度大,百年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不算深刻,但透彻。

朱生豪的翻译真是毁了莎士比亚,书店里数十个版本的莎士比亚,99.9%都是朱生豪。

平易近人,深入浅出,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或衍生知识,点到为止,但又能给出非常清晰的物理图像,对于本专业知识,定量分析的思路也描述的非常清晰。这是一本真正的教科书。大学时候听彭老师的讲座,感觉此人非常飘逸。

翻译太不负责任了,名词不统一,格式混乱,可读性大打折扣。

  • 刀锋, 毛姆, 2019-1, ★★★★

1.19-1.25,一周看完,第三本毛姆了,有点腻了。不顾一切地寻找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似乎是毛姆小说的共同主题。结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活在现在,享受现在。

1.13-1.19,出乎意料,比月亮和六便士好看。人生并没有意义,与其去追寻人生的意义,不如把当下的生活过的有意思。

  • 告白, 凑佳苗, 2019-1, ★★★★

渴望关注,渴望认同,有一点理解叛逆期少年了。

半部水浒,有没有金圣叹的批语,简直是两样文章,不看批语不知道其中的妙处。水浒在我心中的分量从四大之末,已经超过西游和三国了。

@2018

元旦假期前一天去上海,20小时的硬座车,再读此书,依然感慨良深。从狼嘴里抢肉,需要有胆有能,还要懂得及时抽身。

这是一本哲学书,关于AI的形而上学,涉及的面很广,试图深入浅出,但很多例子都不太贴切,远不如看代码过瘾。

比较简练的一本书,不深入,也谈不上“全”,适合作为入门手册。

很好的话题,却搞得可读性极差,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原作就比较混乱。

这本书非常适合入门,关于spi、i2c、uart和各类传感器的用法说明比 爱上单片机 简洁很多。

有个电影 1900 ,讲的是一个终生没有下船的怪人,但他毕竟没有祸害别人。

只是一本推理小说而已,大段大段的宗教、人性、政治和哲学,有骗稿费的嫌疑,东野圭吾的书有类似的气质,但更简洁。其中提到很多当时的科技,大大出乎我意料,我低估了19世纪科技的发展和普及程度。

怀疑这是一本假书,内容几乎全是扯淡,和创客不沾边。

挺详细,图片很多。感受一下前互联网时代的植物识别。

好单调好无聊,这个故事让东野圭吾来写,肯定可以拍成电影。

  • 编码, Charles Petzold, 2018-10, ★★★★★

不厌其烦啊,讲的好细,像科普,但又不刻意回避数学,值得一读。

叙事方式很特别,作者既是讲故事的人也牵涉其中,仿佛读者在书中的代言人。这是一个屌丝为追女神而逆袭但因为单纯无法融入圈子的故事,故事算不上特别,但讲的很好。这样的书,是用来感受文字的,不是听故事的。

值得一看,大多数结论都有道理,但是论证过程比较混乱,东拉西扯了很多不相关的奇闻逸事,无助于支撑结论。

可乐瓶之所以是圆的,是因为内部充气有压力,作者真是张口就来,你以为你的想象就是真理?这本书和《增长的本质》都是从某app上听的,不值一读。

布加迪威龙的例子有点牵强,后边的案例分析更加天马行空,中信引进的书都是给暴发户老板看的,他们有钱没品,爱吹牛爱装X,这些书正好可以帮他们装点门面,年轻的大学生们缺乏鉴别力,也跟着起哄。

从8点到10点半,读完了,故事性不太强,隐喻太玄。

越看越有意思,场景有时候非常宏大,跨越大洲大洋,横亘上亿年,有时候又非常细微,毫发可见,甚至到分子原子的级别,我们身边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有点颓。

  • 史记, 韩兆琦, 2018-9, ★★★★

可以看出来作者在注解时是下了功夫的,有背景,有考证,有注音,有些地方详略不太合适,整体上非常好,比中华书局那一套接地气,适合普通读者,中华书局的注解怎么看都是给专业的人看的。

比同济那本有人味。数学不应该全都是冷冰冰的公式和一本正经,讲几个小故事,说一说个人的理解,更好了。

这样的书,要看细节,看故事梗概也许索然无味。祥子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工,从期望到绝望,在绝望中苦苦挣扎,太难了。看着看着就会想起《活着》,余华应该是受此书影响了的。

这本书评分过高了,应该是营销做出来的。整本书就像玄幻小说,其中的基础理论和对历史的解释基本都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不能说错,但经不起推敲。畅销书基本都不具有证伪性。

不好看,讲故事都讲不好,该略的地方,引用一堆不知所云的考据,该详的地方,又缺少很多佐料。

用了两天断断续续翻完了,又了解了一些新东西。

不止是普京和俄罗斯,还有布什,赖斯,鲍威尔,拉夫罗夫,梅德韦杰夫,布莱尔,克林顿,甚至萨达姆,伊朗……作者屁股挺歪的,不管普京做什么,他都能挑出骨头。

篇幅不大,内容很丰富,涉及火星殖民的大量细节,但最打动人的是贯穿始终的“没有不可能”的思想。

  • 散步去, 谷口治郎, 2018-8, ★★★★★

主角是个中年怪叔叔,有妻无子,养一条狗。有趣、温馨的画面再多一点就好了。

有点乱,不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

在国内,我们不得不学马哲毛概之类的东西,每次学了一点,都应该赶紧翻开本书净化一下大脑。马哲毛概试图使人丧失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本书则从多个角度说明了应该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和研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荒谬的理论广泛流行。这本书值得反复看。

耳目一新,但有些地方语言有点绕,不太容易懂,还可以再润色润色。

写一段代码,偶然想起这本书里的例子,翻出来看了看,发现这本书确实像K&R,可回味的东西很多。

营销过度了,书本身不错,但很多人过分的吹捧实在是令人反感。

翻译有点差,结构很好,深入浅出。

语言简练,内容广泛,很多东西都是点到为止,这类书这样写是对的,因为这些技术发展很快,写的大而全也不如去Google。

画面可以发挥想象力,比喜洋洋之类好多了。

学过机器学习以后再看这类书,觉得很多类比都不太贴切,给外行看看就行了。

内容挺新,就是结构有点乱。

非常舒服的一本书,相见恨晚的感觉。不求面面俱到,不滥用总结,知识一点一点地展开,潜移默化,每一段落,每一个例子都值得反复回味。技术书籍和各种手册、文档都应该以此为模版。

@2017

以苏东坡为主线,串联了很多文化常识。

故事会的风格。

断断续续看了一些,每看一篇都要反复回味,一直舍不得看完。

脉络清晰,言简意赅,不过要深入还需要查其他资料。

当cookbook用了,尤其是关于pdf处理的一部分。

普通人眼中的战争,大风大浪融入平凡,只有酸甜苦辣,家国情怀,只属于事后追忆。

IT大公司的沉浮史,值得一看。

必须有一些基础才能看懂,书中有公式有理论,有营养。

这本书把堆砌的算法真正梳理成机器学习了,附录B简直是机器学习的标准流程。

这好像是买的第二本华章的书,第一本是php写爬虫那本。这本书的质量比预想的要好,翻译、印刷比图灵和异步的更好,图灵和异步营销做的很猛,但书的质量在下降,尤其是翻译很不负责任。相比之下,华章简直太低调了。这本书内容并不多,也不深入,但足够清晰,比机器学习实战、集体智慧编程更适合快速上手大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

深入浅出,文字朴实精炼,既有形象直观的描述,也有严谨的公式推导,有实例,有数据,有草图。真正的科学家不会故弄玄虚,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信手拈来的水平。

中规中矩的教材,比较系统。

名不虚传的一本书,概念、思路都很清晰。

可能是为了便于理解,代码质量不如集体智慧编程,但是整本书的结构脉络比较清晰,适合入门。

太厚了,当手册吧,我还是喜欢薄的。

这书挺好,截图很多,语言简练,重点突出,跟着练一遍,ansys就可以开始自学了。这类书,不要买国内出版的,基本都是把手册翻译一下,或者自说自话,以己之昏昏使人更昏。

讲不到点子上,越看越捉急,纯属骗钱。这种说明书类的书,老老实实地、一步一步把最基础、最常用的操作说明白就可以了,不必包罗万象、奇技淫巧。

在图书室选了一本最薄、最老的UG教材,以变速箱各部件的建模和装配为主线,讲得很清晰,比买回来的那本厚厚的完全自学手册好多了。边翻边画,一天半入门了。学习这些工具类软件,就完全照着书上的例子,做一遍就够了,不需要做很多笔记或过多思考。

随便翻了翻,有些小技巧挺好。但是,这也能出一本书啊。

高大全啊,真是厚。

选了个最薄的,比电子书查起来方便些。

@2016

可操作性强,适合对着电脑边看边敲,有些内容值得好好琢磨。ps:这本书其实就是一本scikit手册。

python的cookbook总要有一本的,这本分量够,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全面,不足之处仍然是啰嗦、凌乱。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分析,有应用。

半年前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翻过这本书,当时觉得写的深入浅出,适合新手入门,就是字太多了;一个多月前想起来,买回来看了看,写的真不错,编程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字虽然多,但足够简练、深刻。虽然是个本科生翻译的,但也可以给到90分。

这本书似乎是想学K&R的c教程,每个例子都集合了无数琐碎的知识点,结果就是太凌乱,让初学者体会不到python本来易读易写的特点。认真通读几遍,把代码按照自己的思路改写、练习练习,还是会有点收获的。

看了看目录,觉得应该是一本脉络清晰的python入门书,买回来仔细一看发现比较乱,例子选的也不好,最后所谓的实战项目实用性也不强,当工具书好了。

这本既不东野、也无推理……

中规中矩、高大全风格的手册,太厚了,unix和linux就是因为这类书把初学者吓跑的。

断断续续看了将近一年,查各种资料、文献,终于把第一部分看懂了,整个固体物理、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的脉络算是弄明白了。这书第一部分其实就是翻译了 Neil W. Ashcroft / N. David Mermin “Solid State Physics”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68585/) ,比黄昆依照的Charles Kittel “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758887/) 结构要清晰。

真正没有废话,每一句都有实实在在的含义或用意,就算是代码,也是惜墨如金。

这才是真正的“学习”linux,和罗列一堆命令或服务器配置不是一个档次的。这本书很难买到了。

这个真算不上“专家”,其实就是一本“cookbook”而已。

2016第一本书,温馨的画册。

@2015

中规中矩,照着练一练,内容少了点,不过python就那点东西,应该可以触类旁通。

在码农书里算是薄的了,废话少,基本上该讲的都提到了,既可以当教程,从头慢慢看,也可以当cookbook,随时翻阅,找自己需要的东西。 补充:本质上还是老外思维,很多地方讲的比较“含蓄”而且“凌乱”,有些基础的地方都没有展开来说,新手容易越看越糊涂,但翻一翻flask官方手册就马上明白了。所以,这书应该和手册配合着看。

神奇的一本书,尤其前几章,耳目一新;后边就是一些具体技巧了。老外的通病,反反复复强调同一个观点,挺啰嗦的。

太厚了,重点不够突出,胡子眉毛一起摆出来,把简单问题搞的非常复杂,这书绝对是被高估了。

这本书应该是作者的工作笔记,介绍了很多命令行工具,尤其是一些第三方工具值得试用。shell在大数据集处理方面效率很高,关键是代码量比Python和R都要短。不过,shell的可读性还是差一些,维护成本可能会比较高。

这是一本python入门读物,不过,语言不够精炼,所以更推荐《byte of python》。

这本书不只是手册,语言还算比较简练,适合当休闲读物来看。 自从2009年开始把linux作为日常系统以来,逐渐积累了大量shell的知识,shell可以做爬虫,可以处理数据,可以自动化远程主机,功能非常强大,而且,实现方法非常高效,这本书比较系统,来龙去脉都讲的生动有趣。

这本书和《Webbots、Spiders和Screen Scrapers》是今年读到的最好的两本。 原以为这本书是讲编程哲学的,结果是用python做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没有废话,思路清晰,比《python for data analysis》好多了。 不讲算法的编程一定会把读者搞晕,只讲算法也会把读者吓跑,把算法简化成思路,是引导读者入门的好方法。

挺好,当辞典看了。

中规中矩,不算太啰嗦。学编程,实际上就是学数据结构和算法,语法并不是最重要的。 但是,数据结构不适合用javascript描述。

有点失望,功能确实强大,但学习成本太高了。 仔细看了看,主要介绍pandas,简单讲了讲numpy和matplotlib,不涉及scipy。中文排版太不用心,需要反复看目录,对比标题大小,才能搞清楚每一章的层次。

拿到手后发现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厚,语言比较精炼,没有很多老外习惯说废话的毛病。这本书基于PHP讲爬虫,但基本的原则讲的很清晰,非常容易理解,即使不懂PHP也完全可以看懂作者的思路。

这书里干货不少,值得买来当手册翻翻。

适合python爬虫入门,实用性强,工程技术类的书都应该这样写,不需要深,但要突出技术特点,看完以后就知道做项目的时候遇到问题该去找什么资料。

没有预期的好,面窄了点,码农的思考而已。

系统,全面,作为手册还不错。

雷达本来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这本书(第四版)东拼西凑,颠三倒四,逻辑混乱,无法理解。还有就是什么单级振荡式、主振放大式以及显示器中类似的这种古董级分类方法就不要大写特写了,严重误导读者。还有正弦调频连续波测距一节中,把贝塞尔函数列出来,又没有讲清楚,欲言又止。至于书中的印刷错误,不可胜数,有些是编书的人手抖,但很多都是抄袭的时候囫囵吞枣,根本没有搞明白思路,比如三角调频连续波测距一节中的插图,整个图都画错了,标注也是胡乱标的。这种不严肃不负责任的所谓教科书,实在是害人不浅。

@2014

不如第一辑了。

和罗辑思维类似,这本书也有很多新颖的东西,但是,这本书更多的是从第一手新闻或资讯出发,通过清晰的论证得出鲜明的观点。罗辑思维则是通过读书思考而引申出来的,有些看法和论证过程非常牵强,很像是为了显得自己有思想才去论证得出观点的。雷克则不同,他是看到一件事,马上或直觉上产生了一种看法,然后再去仔细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也许论证过程中会有修正,但总体过程是向别人解释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难能可贵,说明他的思想是有原则的,而罗辑思维就显的凌乱了很多。

德国人一向给我的是冷静、理性、刻板的形象,雷克这个活泼的“小流氓”完全是个法国人的形象啊。这书好看。

断断续续看完了,很多奇特的观点,不深入但广泛,估计这样的书还会越来越多。

@2013

竟然不是中信出的。

应该是本年度最后读完的一本书了,累计耗时约5小时。 这本书可能是冯仑口述,别人记下来整理成的,以前不喜欢这种风格,觉得唠唠叨叨,太过琐碎,没有深度。这本还好,脉络很清晰,也能成一个体系。

结构和内容的深度都可以,但是翻译肯定是有问题的,这本书适合多次快速浏览,对感兴趣的部分细读,否则容易被搞迷糊。

从地图上找了找,怀柔三叉距离帝都城区最多也就两三个小时的车程,竟然还有这么闭塞的地方,还有人没到过帝都,感觉不可思议。 在西安回北京的高铁里看完了最后几十页,何伟的中国三部曲全部看完了,江城动情,甲骨宏大,这本冷静。

了解大跃进和文革的人,对朝鲜的现状其实不难想象;作者对饥饿的描述虽然用力很猛,但是还不够透彻;对脱北者逃离时心理转变的叙述是一个亮点;脱北者的逃离过程还可以更精彩,但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了。

  • River Town, Peter Hessler, 2013-9, ★★★★★

快结尾的时候,充满惆怅,像一段旅行结束时恋恋不舍,往事历历在目,离开了,石缝里的一棵玉米,码头令人讨厌的汽笛,都是那么美好,更不要说朝夕相处的同学、同事和朋友了。 这本书真的比oracle bones好看,因为,大多数东西都是可以触摸到的,我们去认识,去理解,去影响,去改变,所以,整体的氛围也是充满希望。相比之下,oracle bones的基调就比较悲壮,个人好像只能服从宿命的安排,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无力感。

一个多月前,在去西站的公交车上开始,到今天(2013.08.22)结束,看完了这本推理小说一样的非小说。第一感觉就是,丢掉所有禁锢,略去一切客套,能自由地表达,真好,也只有这样,才涉及到思想和观点,否则,都是应景或炒作的垃圾而已。

看了目录本来以为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结果仔细看了几十页,发现实质性的内容太少了,对于专业的人来说太啰嗦太肤浅,对于外行则更是不知所云,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更像学习笔记。

这本书写的条理还算是比较清晰的,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更简练。研究maxwell方程时找来作参考的,发现是本质量较高的课本。

赵光义打仗太差了,瞎指挥,但治国还算可以;某党打仗可以,但治国就是乱搞。

主要是为了了解电磁方面的知识,插图精美,语言简练,深入浅出,结合MIT8.02电与磁的公开课看了一遍。这书原版太贵了,老版本也得1500rmb。

文笔不如明朝那些事儿,但可以当快餐看看,了解了解宋朝各事件的来龙去脉。

结尾太仓促,是为续书伏笔? 这本书是在去青岛玩的路上开始看的,在回来的公交车上看完了,想起青岛就想起这本书,想起新西兰。

结局在意料之中,过程也可以想象,亮点是其思考的深度吧。

比1984要好看,没有那么阴暗,但简明有力。

  • 幻夜, 东野圭吾, 2013-2, ★★★

去年看完的了。

paperwhite上看完的,后来看到实体书,没想到会这么厚。这书像党史,很温和很主旋律。

  • 云图, 大卫·米切尔, 2013-1, ★★★

先看的电影,书明显没有电影好看。

读这本书时,总是想起Factory Girls,可能因为都是亲身暗访,写法上有相似的地方;但更主要的可能是他们的主人公(甚至包括我们这些读者)背景相似,性情相似,仿佛同一群人在平行着的不同世界里。

2013年读的第一本书是东野圭吾。

@2012

绝不亚于福尔摩斯。

看完了,好像情节挺短的。

这是一本初为人父母的教科书吧。

  • , 莫言, 2012-11, ★★★

后半部分有些仓促。

当年选修课的课本,找出来重温了。妻、女先后离作者而去,附言令人唏嘘。

  • 白鹿原, 陈忠实, 2012-11, ★★★★

在paperwhite上读完了。

随便翻了翻,感觉个别段落写的太细了。

  • , 东野圭吾, 2012-5, ★★★★

这个不算推理小说吧。

报纸上的文字还是太浅了些。

写的很有现场感。

适合高中生,妙趣横生。

@2011

深入浅出,内容也很丰富。

很详细,有理论,有实例。

大部分是书信,看不懂。

  • 冷浪漫, 科学松鼠会, 2011-4, ★★★

一般吧,科学也没那么有趣。

  • 三杯茶, 葛瑞格·摩顿森, 2011-4, ★★★

看介绍应该不错。 不咋地,肤浅,文学性太差了。 作者或者译者水平差了点。

写的极差无比。

  • 1Q84, , 2011-4, ★★★★

总想起开头在车里听音乐的段落。

文章水平不高,但是,这是唯一的一期。。。

单词量要求低,语言流畅,富有感情。

内容丰富,逻辑性比较强

@2010

动物农场很好看,一九八四太压抑了。

郎教授的节目效果不错,实际水平好像和他耶鲁的身份不是很搭。

  • 说唐, 陈汝衡, 2010-10, ★★★

没读完,这种评书,还是得听。

慕名拜读,不喜欢这种风格。

看个热闹吧。

@2009

  • 常识, 梁文道, 2009-9, ★★★

2009.09.27-29,太小群体了,感觉这些纯文字学者有点酸。

涉及到一些所谓的科学知识。

读完的第一本英文原著,边听边看。是在paperwhite上读完的。

不记得内容了。

不记得具体内容了。

  • 放学后, 东野圭吾, 2009-8, ★★★★

2009.08.07-08 这个算是传统的密室谋杀。

2009.08.03 不喜欢这种沉重的风格,像置身于中世纪昏暗的教堂里。

  • 恶童日记,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2009-8, ★★★★

2009.07.30-08.01 电子书,仿佛没有到结尾就没了。

2009.07 前边几篇看着新鲜,实际上整本书里很多地方都是在凑字,见解也没有太多新意。

  • 窗灯, 青山七惠, 2009-7, ★★★★

2009.07.28 这本书写的很有意思。

2009.07.27-28 比电影情节复杂深刻,但我还是更喜欢电影。

  • 白夜行, 东野圭吾, 2009-7, ★★★★

2009.07.21-24 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涉及到的知识很广。

2009.07.21 一天读完,这是推理小说吗?

好像有个同名的电视剧,山西的银号因余秋雨的文章而被重新发现。

从2005年开始在天涯上连载,当时的帖子好像叫“我的心不曾柔软”,不久前看到最终结局。

  • 秘密, 东野圭吾, 2009-7, ★★★

结尾很有感染力。

  • 恶意, 东野圭吾, 2009-7, ★★★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东野圭吾。

2009.07.18-19 原来阿富汗不是原始社会。

一本矫情的书,不过在现代中国算得上一本好书。

对书中的网络游戏世界印象深刻,在鼓浪屿的那一段时间,因凄凉、脆弱而美丽。

在三星的小手机上读完了整个全集,耗时半年。

Before 2008

金锁记、红玫瑰白玫瑰、倾城之恋、半生缘,我觉得看看半生缘就够了。

过于煽情了,把狼性拔的太高了。

比《活着》差多了。

  • 活着, 余华, 2005, ★★★★★

借的某同学的,他专门买来看的。只记得在教室里看了一下午,止不住地流泪……

这本书是天涯上的一个帖子,那时候手机上网还很不方便,每天在电脑上看一点,竟然追完了,后来才知道出版成书了。

不记得讲了什么了。

我读的第二本慕容雪村。

我读到第一本慕容雪村,是从图书馆借来的,非常震撼,现实原来是这样的,——现实好像的确就是这样的,那之前学校教的叙事逻辑呢?显然是有问题的。

美国梦的故事。

  • 教父, 马里奥·普佐, 2005, ★★★★★

先看的书,后来看电影才看明白。

  • 边城, 沈从文, 2005, ★★★

不了解故事的背景。

  • 牵手, 王海鸰, 2005, ★★★

纯粹为了打发时间。

  • , 巴金, 2005, ★★★

政治味道太浓了,不如《寒夜》、《憩园》。

  • 寒夜, 巴金, 2005, ★★★★

已经不记得具体内容了,只记得主角在战争结束的庆祝烟花中去世。我觉得这是巴金最好的作品。

只记得杨朱,一毛不拔。这本书的优点就是薄。

这本书的可读性真不高,读到一半就感觉有些失望了。

大学时候读的,那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批评这本书了,读过还是很涨见识的。这种书,重要的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其中有些真实性的问题,反而次要。

  • 我是猫, 夏目漱石, 1999, ★★★★

情节不记得了,只记得写法很独特。

  • 围城, 钱钟书, 1998, ★★★★★

当时只觉得有意思,没想到可以回味一生。

中学时候还觉得很好看,后来再看就觉得有点矫情了。

这是截取了水浒传的一部分,印象里是上下两册,但我只看了上册,到鲁智深和杨志上二龙山结束。

  • 雷雨, 曹禺, 1995, ★★★★

看过的第一部戏剧,转折很意外。

一套总共是4本,家里只有1和3,随意翻了很多遍,但并看不太明白,感觉都是一些日常小事,没有建功立业。

最早读的一本长篇小说,截取了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到五丈原一段,改写的非常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