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上有很多游记,这些游记似乎都是在模仿CCTV4“远方的家”,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各地的自然和文化景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等等。

“远方的家”和“舌尖上的中国”、“法治在线”、“红绿灯”这些节目一样,都是切取社会上一个尽量小的截面给大家看,这个截面真实、纯粹,是很多人最熟悉、甚至经历过的生活片段。

看着这些普通人的喜和忧,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不久前,在网上引起争议的“二舅”是这种节目的一个极端,作者把几个截面按照自己的叙事逻辑做了些编排,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后来引起争议,主要是其中有些情节编的不圆全,有意无意地造假。但其实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作者的那套叙事逻辑。二舅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和资源,力所能及地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生存和生活问题,仅此而已。视频的作者却按照“正能量”的宣传套路,试图编出一个“活着”的自我感动的故事,但是作者的叙事逻辑反映的却是种种真实的“负能量”。这种“真实”才是“二舅”最初火起来的原因,也就是说,自媒体时代,作品中真实的“细节”,比演绎出的“中心思想”更能吸引流量。

我们现在都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不真实”的环境中,各种新闻稿、帖子,几乎全都不可靠、不可信,充斥着冠冕堂皇的假大空。

我们国人都有一个技能,就是会自然而然地把学习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区分开,自觉地明白了书本知识都是假的,社会上根本就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撤离到护栏外,那是书本知识,早就被自动丢掉了。​ (MARSofBILI)

哲学系的很多老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几乎是无书可读的。怎么办呢?死磕马克思——这是他们唯一能够合法读到的全本原著。而其中最有悟性的人,能够见微知著地还原出两千年西方哲学思想的大致面貌。特别是那种活泼的自由主义、超绝的形而上学和深切的人文关怀。这简直就是个奇迹。后来我看斯皮尔伯格从一滴蚊子血复活整个侏罗纪的脑洞,经常回想起这一代人的伟大和惨烈。本不该如此,本不该如此。 (周玄毅)

正因为如此,真实地展示生活场景、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是珍稀,即使“三观”不正,只要真实、坦诚,很多人就能找到自己的共鸣点。

读库1705有一篇“美漂一家”,讲了赴美产子如何应对入境检查、与房东斗智斗勇的种种细节,字里行间满满精致利己主义的优越感。第一点,这样真实讲述自己经历和想法的文章非常难得,第二点,如此不符合官方价值观的文字竟然也能印出来,第三点,精致利己主义不应苛责,趋利避害是所有生命的本能。

驴友和美食家总想着去远方寻找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但大多数人都是循着各种“攻略”一路走一路拍,最后做出来的视频基本上人云亦云。我觉得,大多数人并没有用心去体验,也没有耐心和勇气去尽量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他们一心想分享、想当网红,这么一想,做出来的东西就不再“纯粹”了。

有一年去网师园,恰逢雨后,一片清新景色,母亲说把这些都好好拍一拍吧,我随口说了一句“网上有很多拍的比这还要漂亮的照片”,母亲不再讲什么。每次想起母亲失望的表情,我都后悔不已。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亲眼看到或拍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不在于掌握各种逸闻典故,这些东西,躺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走马观花地略知一二,稍加努力,就能做出几期被抄来抄去的“路书”、“攻略”,甚至“鸡汤文学”。

生活并无深意,自己喜欢便是真谛。

旅行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但筹划旅行、解决途中困难的过程,以及对这个过程不完美却真实的记录,使旅行具有了意义。

有一次小朋友从学校回来,拿了一张旅行社儿童国际冬令营的宣传单,问我要不要报名,还说很多同学报了。

我看了一下,原来是安排孩子在寒假的时候去新加坡,时间大概有6天7夜。行程表里列了很多的景点,主题是科学探索之旅。

至于费用,每个孩子好像是3万元(时间有点久,具体数目记不清了,但差不太多),如果家人同去,按人头收费。

看得出小朋友很想去,尤其学校有其他孩子报名的情况下。本来我都答应了,但想想又觉得,如果只是让他这么去,对他这个年纪的小朋友来说,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当中,其实做过很多我们觉得应该做但做了之后又不明所以的事。等我自己成了父亲,才深深体会到养孩子绝对不是花钱就一了百了的事。

我跟小朋友说,如果你想去,那就先列出你想去的地方,以及为什么要去这些地方。

在那之前小朋友外出旅行都是跟着大人走,我的这个要求让他觉得很新奇。他真的花了大概三四天的时间,在网上找各种资料,还翻各种书籍,做了一份孩子版新加坡旅行线路图,也是在7天的时间内,可以去游览哪些地方。

虽然很稚嫩,但的确用了心。

然后我们又和在新加坡的朋友联系,让对方帮忙做了进一步的筛选,朋友补充了几个很适合孩子去但游客并不太熟悉的地方,比如圣淘沙岛上的失重实验园、滨海湾的儿童美术体验馆。

另外还把几个很适合合并游览的景点调整到了一天,比如新加坡动物园、河川生态园以及夜间动物园。

然后我让他把自己做的线路图和旅行社冬令营行程去做对比,他惊讶地说,为什么那么多不一样?

除了鱼尾狮这样个别的著名景点之外,旅行社安排的行程大多是成人更熟悉的旅游地点,其实并没有太多跟孩子有关的特色,甚至还有一天是在某Shopping Mall进行“科学探索”。

我说这两个行程,你更想去哪个?小朋友拿着自己做的说,当然是这个。

本来那一年我们全家的出行计划已经安排好了,但想了想还是做了调整,而且不是他一个人去,而是全家人都去,就当是换个地方做新年旅行。

那次的旅行特别愉快,都记录在#刀少新加坡# 这个话题中了。

至于最后的开销,其实远低于旅行社的那个标准,而且更重要的是全家都玩得很开心,小朋友也觉得印象深刻。

回来之后小朋友在一次班级分享当中专门讲了这次旅程,因为是他自己做的计划,所以讲得很精彩,老师还发给了他一个榜样卡。

我问他,那你们学校其他去新加坡的同学是怎么讲的?他想了想说好像没看到那些同学有做记录。

这就是主动有心和被动无心的区别,养孩子这件事情更是如此,不要觉得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一切事就跟钱有关,其实在现在的社会物质环境下,大家缺的不是钱,而是耐心、周全和认真的思考。 (曾宇鹏)

人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