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这几年自己记下的文字,已经可以包罗万象,至少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都可以去这些文字里找到思考的起点,甚至直接找到解决的途径。

直到最近,才恍然发现,如果以为自己凡事都已成竹在胸,只能说明你需要再读些书或做些更有难度的事了。

只要思考,问题和风险就永远存在,我们只能提高做完事、做成事的概率,而无法确保100%成功。

总结的文字都是经过记忆美化的,包括这本未完成的《富兰克林自传》,这本自传竟然意外地好读,文字简练,表达直截了当,毫不拖泥带水。

富兰克林的初衷是写给他儿子的,记录自己的历程,传授经验和教训,顺便借追忆往事填补自己度假期间的空虚感,也总结自己身边人的经历,汲取他们的闪光点。

想要真正搞懂这些读来的经验,需要尽早找到自己擅长做的事,并且和感兴趣的、想做的事区分开来,只做自己会做、能做的事。这其实是非常难得的,书中大多记录看似轻而易举,其实就是因为作者在做自己真正懂的事。是非成败在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才能慢慢明朗,做事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是迷茫的或者是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的。

大概在2009年,我从Linux开始,学了bash、vi、python、推荐算法,一直到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当调试TensorFlow和keras时,已经可以感受到AI的临近,所以,对于后来的ChatGPT和最近的Deepseek,我可以想象出它们大概的架构,也大致了解它们的使用场景和局限,甚至也曾大胆猜测它们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这让我能够进一步想象那些优秀的企业家和学者,怎么能够在大家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找到风口和热点,顺势而为。

两百多年前,印刷业是这样一个风口,电学是这样一个热点,富兰克林都抓住了。这样的高度,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达到。

什么是思考?思考有很多形式,辩论是一种,但更有效的是写作,针对具体的问题,用文字梳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选取、组织真实、充分的素材和强有力的论据,突出明确的论点,努力做到周密、无懈可击。

在凌乱的事实和数据前,抽丝剥茧,找到关键点,既需要耐心,更需要技巧,甚至需要反复试验。

不过,对手之间,差距往往只有一点点,稍微用心一点,避免犯错,就可以比对方做的好一点。布莱福德为议会印刷的一份声明,质量略差了些,富兰克林立即着手重印了这份文字,发给议员人手一份,成功争取到了议会此后的印刷任务。

节制欲望:在吃饭与喝酒上要有节制;

自我控制:对待别人要有克制忍让,不可怀有仇恨;

沉默寡言:少说废话;

有条不紊:所有的物品都要井然有序,所有的事情,都要按时去做;

信心坚定:信守诺言,出色地完成你所承诺的任务;

节约开支:把钱用在对自己对别人都有益的事情上,不要错花一分钱;

勤奋努力:永远要抓紧时间作有益的事情,不要浪费时间;

忠诚老实:不要说有害于人的谎话,要表里一致;

待人公正:不以不端的行为或者办事不诚实去伤害别人;

保持清洁:保持身体、衣服及房间的清洁卫生;

心胸开阔:不要为令人不快的区区琐事而心烦意乱,悲观失望;

谨言慎行:要使你的言行符合每一条道德标准;

谦虚有礼:要像耶稣和苏格拉底那样立身处事,谦虚有礼。

在经营印刷厂的过程中,富兰克林除了积累财富,还掌握了管理技巧。比如,他坚持合作之初就签订契约,明确权利和义务,避免了后来潜在的纠纷;详细的记账习惯使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加清晰;通过合伙和分红扩张业务等等。

为你做过好事的人,要比你为他做过好事的人,更愿意为你再做好事。

富兰克林创建了“共读会”,借助于详细的规章制度和稳定的组织原则,维持了“共读会”始终有效运转,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逐步进入政坛,陆续促成了公共图书馆、整顿警察、组建消防队、建立大学、改造马路等一系列公共事务的实施,并入选了州议会。

富兰克林企图带兵打仗,但这似乎在他的能力边界之外,还好,他及时退出了,回到议会继续他的政治工作。

《自传》到“伦敦斡旋(领主)纳税法案”戛然而止。

富兰克林后来参加了制宪会议。那时候,他已经功成名就,看着这些后辈们在具体条款的细节上据理力争,他几乎总是沉默寡言,就像他当初观察电学实验一样,仿佛正在观察一次社会实验。

当最后一批代表签字时,富兰克林提醒大家注意华盛顿主席的那把高背红木座椅,在整个夏天的会议里,华盛顿都坐在这把椅子上,椅子的顶饰上雕刻着半个旭日形的装饰图案。

在会议过程中,我在希望和恐惧之间反复摇摆。我常常会看向华盛顿身后的那把椅子,不知道太阳是在升起还是在落下。但现在,我终于可以放心地说,这是冉冉升起的朝阳,而非式微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