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传统、“古训”,还是“新时代”道德准则,无论街头画报上、网上、媒体上,还是课本上,都教导人们,要“节俭”、“勤奋”、“诚实”、“敬业”……,这样的词,有大有小,有只涉及个人的,也有关系集体、国家的,仅仅是把这些东西念一遍,就够累的,何况其中还有很多不合逻辑、相互矛盾的内容。如果真的去身体力行,就妥妥成了一个傻子。

这些所谓的“修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成就,真的有作用吗?上几代人受到的一直是这样的教育,但当真的步入现实世界时,他们发现抱紧“铁饭碗”才是最重要的。到如今,铁饭碗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事情做不好,饭碗会越来越小,最后连温饱都成了问题。

其实,节俭并不是什么美德,勤奋、努力,并不表示你做的事有价值。最近陪娃上跆拳道,他们的口号“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简直狗屁不通。

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最终反映在获取的报酬上。挣不到钱,就表示你做的事或做事的方式不对,无论怎么“节俭”、“勤奋”、“诚实”、“敬业”都不会有大的改观。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对成长真正重要的呢?

真正重要的东西,学校不会讲;大多数成年人也是懵懵懂懂,不清澈、不通透;倒是很多书都在翻来覆去、从各个角度去解释这些内容,但没有社会经验或思考不够,根本看不懂。

及早、尽快参与真正的社会事务,独立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把手上的事情做完、做成。这是成长的基础,也是成长的目标。做事情才是真正的“学”,积攒知识、丰富阅历,也是真正的“习”,活跃思维、历练能力。面对不可预知的具体问题,你必须自己想办法、自己动手去解决,逐渐学会调用自己能抓到的所有资源,达成自己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能一直手把手地为你指点迷津。

如果你能和巴菲特这样的大佬共事几天,看看他们是怎么做事的,模仿他们,就能超过相当一部分人了。但对普通人来说,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即使有,人家也不会搭理你,读书就成了接触这些“大智慧”的唯一途径。读书,目的不是为了记住那些“诚实”、“敬业”的美德故事,也不是要积累那些可以炫耀的逸闻趣事,而是要搞懂书中人物做事的思考模式、内在逻辑,熟悉他们的处事方式、执行手段。好在包含这类内容的书并不少,但没有特定的阅历,还是读不懂,所以只能在做事情的同时,持续、大量阅读才能逐渐“开悟”。当然,如果有机会,还是应该尽量靠近高管层,这么做不是为了方便溜须拍马或试图见缝插针,而是为了搞明白这个圈子运行的规则和它背后的因果,这样才不会搞错努力的方向。

做事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跑完全程靠的不只是决心和冲劲,更需要耐心和技巧。所以,确定了努力的方向,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和节奏是必要的,只有充分放松的大脑,才能高效运转,做出准确的判断,始终处在煎熬、焦虑中,大脑像浆糊一样,怎么能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决定呢?

最近读《大而不倒》,感觉富贵真的是传承下来的。华尔街的这些大佬们,和华盛顿的官员们基本上是一伙儿的,相互之间盘根错节,自有他们的游戏规则,外人很难挤进来。就拿工作来说,底层甚至中产出身的孩子们都是极尽所能地“补短”,勉力去“求”一份工作,而这些出身良好的公子公主们则早早在父母或父母的朋友调教下充分“扬长”,多少有一些闪光点,工作往往会找上门来,他们只需要“选”自己感兴趣的就可以了,甚至觉得都不合适,宁可在家闲着。

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不懂得社会运行的真正规律,父母不懂,只知道卖苦力,学校教的又是假的,只能靠孩子自己,在社会上摸索,等终于懂了,人生也过半了。

其实这些在西方学校教的也有限,主要靠父母­真懂,所以出身很重要,穷人之所以穷,因为­他的爹妈穷,他的家庭出生环境没给他正确的­认知。 (@bornajerk)

当然,也有个别平民出身的年轻人,识破了华尔街的密码,找对了努力的方向,抓住了真正的“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