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凑合
公司有几个老员工,每天上班按时打卡,之后找地方喝着茶刷手机,中午趁大家午休时,提着一桶净化水回家,下午下班再来准时打卡。
这样“熬”退休的日子,倒也安适。
有些年轻人,每天上班也像在熬日子,从来没想过主动去做一些事,想尽办法偷懒,即使接受了一点任务,也往往敷衍了事。以这样的心态过一辈子,很是无趣。
甚至有些人,以非常抗拒的心理,花一整天搞了一堆资料,下班时候才发现搞错了,不能用。消极心态往往导致错漏频发,所以要聪明地做事,做有用的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哪怕这件事本身很乏味、没有意义,如果不得不做,就应该调整好心态,避免反复,毕竟,浪费的时间都是自己的。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工作和兴趣都不是统一的,但是工作要干很多年,如果不能调整好心态,基本上每天都活在煎熬中。
即使我们兴趣中的事,也有很多环节、步骤,极其乏味,但为了达成最终的目标,又不得不做。
所以,还是应该化被动为主动,在工作中寻找乐趣,以此为起点,统揽全局,做成、做好一些事,可以把这种历练看作一次次的挑战,尝试采用不同的手段和途径去完成,借机增长经验。
做事情,应该“进得去,出得来”,既能看到全局,也能放大细节。当思考大方向时,眼中是全局,看到的是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未来发展,而着手去处理具体步骤时,又能像显微镜一样,快速聚焦于一点,眼中只有细节,暂时搁置其他一切头绪和难题。
大学时,有一个学期的英语课是没有教材的,每次课都是一个独立的话题,老师把资料打印出来,上课前发给大家,课上围绕话题展开,当时觉得这种方式非常舒服,因为没有“上次课”和“本学期”的包袱,可以全身心、毫无压力地沉浸在当前的话题中。那些打印的资料,我至今仍完整保存着。
不妨把工作中的每个步骤,也看作一个小小的项目,在一段时间里集中精力去把它做好。只要能推动事情往前走,哪怕慢了一点,哪怕绕了弯路,将来都会成为有趣的人生经验。
以前读到过一个90岁的老婆婆的故事,她说人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60岁的时候想学小提琴,但是当时觉得太晚了,就没有学。现在想想,如果那时候去学了,现在已经演奏30年了。
生活也是如此,如果每天都想着“凑合”,头发不理,胡子不刮,吃穿邋遢,一心期待“成功”后再开启精致生活,那可能就要“凑合”一辈子了。因为,“成功”,本就是个海市蜃楼一样的概念,百尺竿头,走到跟前,总是发现还可以更进一步。
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是最坏的一种,它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实际上是取消了幸福。
无论成败,无论富寡,不妨首先让自己“精致”起来,以一种富足、成竹在胸的气势,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