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苏联)高级将领都被清洗掉了,像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一年之中由团长升到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方面军司令,一年连升五级,坐着火箭上升,他能指挥70万大军吗?他就指挥两三千人的水平,所以西南方面军一被围,基尔波诺斯上将,第一个反应就是砸毁电台突围,底下人都跟他失去联系了,之后投降。70万人被围,66.5万人被俘,上将就领着司令部的一两千人突围,他干这个挺得心应手的,他就能指挥这点人,坦克一冲过来,上将抱着炸药包就上去了,不愧为战斗英雄,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上将粉身碎骨,坦克接着往前开,没炸着……

子弹不长眼,为什么有些人初上战场就负伤甚至牺牲?而有些人却能身经百战?除了运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幸存下来的士兵知道,打仗时候除了要消灭敌人,还需要保护自己。对于带兵的将军而言,英勇不是必要的,保存实力、取得胜利才最重要。

冯卡门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萨尔瓦多大公)来视察奥地利达姆勒公司。我和著名的发动机设计师费迪南·泡希以及许多人陪同他观看第一台六气缸飞机发动机。

“这是四冲程发动机吗?”大公问。

“是的,殿下。”

“嗯,那为什么有六只气缸呢?”他让我们解释解释。

泡希向我丢了个眼色,解释说:“最后那两只是备用的。”

大公一边频频点头,一边自作聪明地补充:“对啊,我也正是这样想的。”

和这些老爷们打交道,有时候不必较真,即使书面报告都是如此。有一次,我在报告中引用Griffith微裂纹理论来解释材料脆性断裂的机理,某专家针对“实际材料中总存在许多细小的裂纹或缺陷”,指出“有缺陷的产品就不必拿出来讨论了”。

即使名望极高的专家,也会给老爷们留些面子。无休止、不着边际的争论,白白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与其如此,何不冷静下来做些事?

(PS:基尔波诺斯上将的故事来自网络上袁腾飞讲课的视频,可能是他编出来的段子,与维基百科上的资料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