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Neuralink
马斯克不止创立了 PayPal、特斯拉和 SpaceX,他参与的公司还有 SolarCity、 Boring、 Neuralink,仔细了解这几家公司后,发现最后这个 Neuralink 的使命比登陆火星更加不可思议。
这家公司是关于人工智能的,为了理解它的产品,需要从生物的进化史开始谈起。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没有神经的,它们不会动,不会思考,生存,然后死亡,仅此而已。后来,水母出现了,水母是地球上最早拥有神经网络的生物,水母可以漂游,而且能够感知环境变化,做出反馈。扁形虫则更进一步,它的神经网络有了一个中心节点,用来综合处理神经网络感知、收集的所有信息,这其实就是脑。经过漫长的进化,脑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从维持机体生存,与其它生命体做简单的互动,到开始思考,发明语言、文字,构建知识系统,终于创造出我们今天发达的人类文明。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加速进化——不要认为从猴子变成人才是进化,我们所使用的工具,汽车、电脑、火箭都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实际上,我们已经是机器人了,至少是半机器人了。
我们觉得一个把手机植入脑中或者喉咙中的人是半机械人,而把手机拿在手里,贴在耳边打电话的人不是半机械人。马斯克的观点则是:决定一个人是不是半机械人的是组件的功能,而不是这个组件在身体里面或者外面。 (Tim Urban)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变成机器人了呢?当人脑和人造组件之间的信息交换快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质变就发生了。到那时,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配置、更换自身的组件,而当你在使用这些组件的时候,你只知道自己是在看、在听、在思考、在交流、在行动,而不会意识到你调用了人造视网膜、调用了人工耳蜗、调用了连接大脑的计算机、调用了脑际互联系统、调用了安装在你身上的仿生手臂。
它不是你临时外包自身的一个载体,它就是你。 (Elon Musk)
马斯克的Neuralink在做的,就是脑机接口。这东西看起来很科幻、很遥远,马斯克却说:
我们想花四年左右时间,上市一款设备,能够帮扶一些(因中风、癌症、先天等造成)严重脑损伤的患者。 (2017, Elon Musk)
马斯克何以如此信心满满?因为,脑机接口的研究一直在持续。
2011年,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 Second Sight 公司推出的一款人造视网膜,这个东西有60个传感器,虽然和包含100万神经元的人类视网膜无法相比,但已经能够帮助失明的人看到物体形状和分辨明暗了。如果能够集成600到1000个传感器,就足够阅读和识别人脸了。
人耳只有3500个神经元,只需要16个电极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仿造起来更加容易。1972年美国 House-3M 单通道人工耳蜗上市,1982年澳大利亚 Nucleus22 多通道人工耳蜗通过FDA认可,1995年,我国也开始了人工耳蜗的植入手术。目前,全世界至少有数十万人使用了人工耳蜗。
1969年,Eberhard Fetz 把一只猴子大脑中的一个神经元连接到了它面前的转盘上,当这个神经元被触发时,转盘就会转动,同时,猴子会获得食物奖励。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猴子学会了怎样触发那个特定的神经元,成为第一个脑机接口的使用主体。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人们就开始了深脑刺激的研究,通过向插入脑中的电极发送信号,引发一些行为,如抑制帕金森患者的抖动,缓解癫痫的强度,治疗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等,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马斯克深信 Neuralink 的产品能在四年内通过FDA的批准,应该是有依据的。
但是,这距离真正向脑内植入设备高速读取和写入信息的全脑连接还有很远,大脑实在太复杂了,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去理解它。
如果人类的大脑简单到我们能够理解它,那它也会太简单,以至于我们没有足够的脑力理解它。 (Moran Cerf)
正因为此,我们不必完全搞清楚大脑内部的运作方式,而只需要知道怎么和它进行交互,当脑机连接逐渐成熟后,增强的脑力能够反过来帮助我们理解它。
如果真的要往一个方向走的话,为何不朝这个对的方向走呢? (Elon Musk)
脑机连接的先驱们完全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也非常严谨地预测了可能遇到的阻碍,他们相信人类终将和人造的机器融合、共生,“成为人工智能”。
(本文素材主要来自《读库1705》,原文《未来的人会是怎样》有148页,内容非常丰富。)